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提名公示(2020年度)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9-30 00:00
- 訪問量:
【概要描述】1、項目名稱: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2、提名者及提名意見(1)提名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婁昕(2)提名意見:??該項目針對制約軌道交通“高效運營”與“安全服務”的超大客流安檢問題,創新了“從無差別檢人到信用+智能檢人”的快速檢人模式,“從人工/本地判圖到機器/遠程判圖”的智能物檢模式;并圍繞創新模式的實現機制,開展了大客流低配合場景下1:N人臉精準識別、乘客異常行為和表情識別、深度學習計算視覺感知與雙目通行、禁限品智能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研究和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研制;相關技術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大專項“超大城市軌道交通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關鍵技術”和北京市交通委“大客流快速安檢技術”等課題的支持,部分技術處于國內領跑水平,乘客安檢進站效率提升50%以上,判圖員數量優化50%以上。項目于2017年開始示范應用,2018年、2019年大規模市場應用,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應用前景廣闊。成果對保障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檢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提名該項目為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獎。3、企業主要技術創新成果(1)理論突破本項目針對制約軌道交通“高效運營”與“安全服務”的超大客流安檢問題,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關鍵技術創新以及系統應用集成創新,創新了軌道交通智能安檢新模式,包括“從人工/本地判圖到機器/遠程判圖”的智能物檢模式和“從無差別檢人到信用+智能檢人”的快速檢人模式,完成了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的研究和落地。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由智能物聯檢物系統、智能快速檢人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組成。智能物聯檢物系統,以禁限帶品AI識別為主,聯網遠程判圖為輔助,實現智能判圖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智能快速檢人系統,基于“乘客信用體系”的快速化、差異化和智能化的分類分級檢人系統。信息化管理系統,基于智能檢測、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綜合智能安檢運營系統。(2)知識產權北京聲迅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本項目的知識產權主要面向禁帶品智能識別技術、危險物質探測監測技術,面向乘客身份精準識別技術以及相關智能裝備和系統的研制,具體為:① 發明專利《應用于軌道交通的降噪和異常聲音檢測方法》② 發明專利《客流密度檢測方法》③ 發明專利《視頻質量診斷方法》④ 發明專利《高場不對稱離子遷移管》⑤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基于網絡的安檢智能管理系統》⑥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安檢機及安檢通道設備》⑦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安檢機快速接入與智能疊加系統及裝置》⑧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大客流快速安檢門》⑨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多功能抓拍人臉圖像的安檢門》⑩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新型便攜式爆炸物檢測裝置》(3)創新技術產品該項目創新技術產品包括禁帶品智能識別機、上下雙通道雙視角X射線行李檢查裝置、智能安檢門、安檢信息化管理平臺等智能物檢、快速檢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統。(4)支撐平臺2015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地鐵安檢、保衛信息管理平臺研究與示范》,利用安檢信息化聯網、數據分析可視化技術有效連接安檢、視頻等前端設備,實現遠程監控實時化,現場處置流程化,對抗檢查在線化,數據分析可視化,人員上崗實名化和設備管理檔案化,使安檢過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加強遠程監管對地鐵安檢的現場管理水平。2016年,北京市科委縱向課題《大客流快速安檢系統技術研究》,本項目通過被動式攝像式毫米波人體安檢儀、多源多視角行李物品檢查系統、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智能安檢服務平臺、安檢違禁物品智能識別預警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研制與集成,在不改變乘客行為模式的前提下,提高安檢效率和禁帶物品檢出率、降低安檢勞動強度、提升安檢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首次形成適應大客流快速安檢的可產業化推廣的設備、系統和方案。2017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基于智能識別的快速物檢X光機裝置應用研究》,研制基于智能識別技術的快速安檢設備及預警系統,實現快速、可靠、高精度的安檢檢查,滿足軌道交通對安檢設備智能化需求,解決智能物檢問題。2018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公共安全格局及安檢模式的研究》,追蹤和研究安檢新技術,在不改變乘客行為模式的前提下,研究“快速智能檢物”和“分類分級檢人”的智能人物同檢地鐵安檢新模式,在此模式下優化地鐵公共安全格局,研制地鐵安檢新設備及系統。2019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北京地鐵智慧安檢系統研究與示范》,針對軌道交通大客流和空間有限的現狀,研究應用一種智能人、物同檢的、基于乘客信用的分級分類智慧安檢新模式,來驗證實行差異化安檢模式的可行性,提高乘客的安檢體驗,保障地鐵的安全運營。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提名公示(2020年度)
【概要描述】1、項目名稱: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2、提名者及提名意見(1)提名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婁昕(2)提名意見:??該項目針對制約軌道交通“高效運營”與“安全服務”的超大客流安檢問題,創新了“從無差別檢人到信用+智能檢人”的快速檢人模式,“從人工/本地判圖到機器/遠程判圖”的智能物檢模式;并圍繞創新模式的實現機制,開展了大客流低配合場景下1:N人臉精準識別、乘客異常行為和表情識別、深度學習計算視覺感知與雙目通行、禁限品智能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研究和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研制;相關技術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大專項“超大城市軌道交通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關鍵技術”和北京市交通委“大客流快速安檢技術”等課題的支持,部分技術處于國內領跑水平,乘客安檢進站效率提升50%以上,判圖員數量優化50%以上。項目于2017年開始示范應用,2018年、2019年大規模市場應用,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應用前景廣闊。成果對保障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檢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提名該項目為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獎。3、企業主要技術創新成果(1)理論突破本項目針對制約軌道交通“高效運營”與“安全服務”的超大客流安檢問題,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關鍵技術創新以及系統應用集成創新,創新了軌道交通智能安檢新模式,包括“從人工/本地判圖到機器/遠程判圖”的智能物檢模式和“從無差別檢人到信用+智能檢人”的快速檢人模式,完成了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的研究和落地。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由智能物聯檢物系統、智能快速檢人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組成。智能物聯檢物系統,以禁限帶品AI識別為主,聯網遠程判圖為輔助,實現智能判圖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智能快速檢人系統,基于“乘客信用體系”的快速化、差異化和智能化的分類分級檢人系統。信息化管理系統,基于智能檢測、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綜合智能安檢運營系統。(2)知識產權北京聲迅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本項目的知識產權主要面向禁帶品智能識別技術、危險物質探測監測技術,面向乘客身份精準識別技術以及相關智能裝備和系統的研制,具體為:① 發明專利《應用于軌道交通的降噪和異常聲音檢測方法》② 發明專利《客流密度檢測方法》③ 發明專利《視頻質量診斷方法》④ 發明專利《高場不對稱離子遷移管》⑤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基于網絡的安檢智能管理系統》⑥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安檢機及安檢通道設備》⑦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安檢機快速接入與智能疊加系統及裝置》⑧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大客流快速安檢門》⑨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多功能抓拍人臉圖像的安檢門》⑩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新型便攜式爆炸物檢測裝置》(3)創新技術產品該項目創新技術產品包括禁帶品智能識別機、上下雙通道雙視角X射線行李檢查裝置、智能安檢門、安檢信息化管理平臺等智能物檢、快速檢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統。(4)支撐平臺2015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地鐵安檢、保衛信息管理平臺研究與示范》,利用安檢信息化聯網、數據分析可視化技術有效連接安檢、視頻等前端設備,實現遠程監控實時化,現場處置流程化,對抗檢查在線化,數據分析可視化,人員上崗實名化和設備管理檔案化,使安檢過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加強遠程監管對地鐵安檢的現場管理水平。2016年,北京市科委縱向課題《大客流快速安檢系統技術研究》,本項目通過被動式攝像式毫米波人體安檢儀、多源多視角行李物品檢查系統、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智能安檢服務平臺、安檢違禁物品智能識別預警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研制與集成,在不改變乘客行為模式的前提下,提高安檢效率和禁帶物品檢出率、降低安檢勞動強度、提升安檢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首次形成適應大客流快速安檢的可產業化推廣的設備、系統和方案。2017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基于智能識別的快速物檢X光機裝置應用研究》,研制基于智能識別技術的快速安檢設備及預警系統,實現快速、可靠、高精度的安檢檢查,滿足軌道交通對安檢設備智能化需求,解決智能物檢問題。2018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公共安全格局及安檢模式的研究》,追蹤和研究安檢新技術,在不改變乘客行為模式的前提下,研究“快速智能檢物”和“分類分級檢人”的智能人物同檢地鐵安檢新模式,在此模式下優化地鐵公共安全格局,研制地鐵安檢新設備及系統。2019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北京地鐵智慧安檢系統研究與示范》,針對軌道交通大客流和空間有限的現狀,研究應用一種智能人、物同檢的、基于乘客信用的分級分類智慧安檢新模式,來驗證實行差異化安檢模式的可行性,提高乘客的安檢體驗,保障地鐵的安全運營。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9-30 00:00
- 訪問量:
1、項目名稱: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
2、提名者及提名意見
(1)提名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婁昕
(2)提名意見:
該項目針對制約軌道交通“高效運營”與“安全服務”的超大客流安檢問題,創新了“從無差別檢人到信用+智能檢人”的快速檢人模式,“從人工/本地判圖到機器/遠程判圖”的智能物檢模式;并圍繞創新模式的實現機制,開展了大客流低配合場景下1:N人臉精準識別、乘客異常行為和表情識別、深度學習計算視覺感知與雙目通行、禁限品智能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研究和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研制;相關技術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大專項“超大城市軌道交通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關鍵技術”和北京市交通委“大客流快速安檢技術”等課題的支持,部分技術處于國內領跑水平,乘客安檢進站效率提升50%以上,判圖員數量優化50%以上。項目于2017年開始示范應用,2018年、2019年大規模市場應用,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應用前景廣闊。成果對保障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檢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提名該項目為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獎。
3、企業主要技術創新成果
(1)理論突破
本項目針對制約軌道交通“高效運營”與“安全服務”的超大客流安檢問題,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關鍵技術創新以及系統應用集成創新,創新了軌道交通智能安檢新模式,包括“從人工/本地判圖到機器/遠程判圖”的智能物檢模式和“從無差別檢人到信用+智能檢人”的快速檢人模式,完成了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的研究和落地。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安檢系統,由智能物聯檢物系統、智能快速檢人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組成。智能物聯檢物系統,以禁限帶品AI識別為主,聯網遠程判圖為輔助,實現智能判圖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智能快速檢人系統,基于“乘客信用體系”的快速化、差異化和智能化的分類分級檢人系統。信息化管理系統,基于智能檢測、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綜合智能安檢運營系統。
(2)知識產權
北京聲迅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本項目的知識產權主要面向禁帶品智能識別技術、危險物質探測監測技術,面向乘客身份精準識別技術以及相關智能裝備和系統的研制,具體為:
① 發明專利《應用于軌道交通的降噪和異常聲音檢測方法》
② 發明專利《客流密度檢測方法》
③ 發明專利《視頻質量診斷方法》
④ 發明專利《高場不對稱離子遷移管》
⑤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基于網絡的安檢智能管理系統》
⑥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安檢機及安檢通道設備》
⑦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安檢機快速接入與智能疊加系統及裝置》
⑧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大客流快速安檢門》
⑨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多功能抓拍人臉圖像的安檢門》
⑩ 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新型便攜式爆炸物檢測裝置》
(3)創新技術產品
該項目創新技術產品包括禁帶品智能識別機、上下雙通道雙視角X射線行李檢查裝置、智能安檢門、安檢信息化管理平臺等智能物檢、快速檢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統。
(4)支撐平臺
2015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地鐵安檢、保衛信息管理平臺研究與示范》,利用安檢信息化聯網、數據分析可視化技術有效連接安檢、視頻等前端設備,實現遠程監控實時化,現場處置流程化,對抗檢查在線化,數據分析可視化,人員上崗實名化和設備管理檔案化,使安檢過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加強遠程監管對地鐵安檢的現場管理水平。
2016年,北京市科委縱向課題《大客流快速安檢系統技術研究》,本項目通過被動式攝像式毫米波人體安檢儀、多源多視角行李物品檢查系統、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智能安檢服務平臺、安檢違禁物品智能識別預警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研制與集成,在不改變乘客行為模式的前提下,提高安檢效率和禁帶物品檢出率、降低安檢勞動強度、提升安檢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首次形成適應大客流快速安檢的可產業化推廣的設備、系統和方案。
2017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基于智能識別的快速物檢X光機裝置應用研究》,研制基于智能識別技術的快速安檢設備及預警系統,實現快速、可靠、高精度的安檢檢查,滿足軌道交通對安檢設備智能化需求,解決智能物檢問題。
2018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公共安全格局及安檢模式的研究》,追蹤和研究安檢新技術,在不改變乘客行為模式的前提下,研究“快速智能檢物”和“分類分級檢人”的智能人物同檢地鐵安檢新模式,在此模式下優化地鐵公共安全格局,研制地鐵安檢新設備及系統。
2019年,北京地鐵橫向課題《北京地鐵智慧安檢系統研究與示范》,針對軌道交通大客流和空間有限的現狀,研究應用一種智能人、物同檢的、基于乘客信用的分級分類智慧安檢新模式,來驗證實行差異化安檢模式的可行性,提高乘客的安檢體驗,保障地鐵的安全運營。

版權所有: ?北京聲迅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備15029239號-1